当前位置: 学校首页 >> 校退教协 >> 正文
退休老同志风采【育人楷模】陆同兴:坚持做桨 敬业成舟
2016-11-20  点击:[]

20岁进入安徽师范大学物理系,24岁成为安徽师范大学物理系的一名老师。从风华正茂的青年到三代同堂的老者,82岁的他把自己的青春和热情都融进了教师这份神圣的职业。六十余载的师者岁月,他有着如同赭山一般坚定的信念,又有着如同镜湖水一般豁达的胸怀。他严谨治学,呕心沥血,著作等身;他为人师表,严于律己,任劳任怨。他就是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陆同兴教授。

秉持一颗责任心,深耕三尺讲台

“自从在高中阶段进了师范学校起,我就‘自然’地走上了当一个教师的道路。”从1958年留校任教至今,这位耄耋老者时刻牢记教师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深耕三尺讲台,对教学要求一丝不苟,终生为了热爱的教师事业而奋斗。

在陆同兴的眼中,教学不是一件“省力”的事,而是一件需要“下大力气”的事。教学中,为了将深奥的物理学概念讲的明白透彻,他一遍遍地研读教材,浅显的,深奥的读,力求找到授课的“最佳方案”。他常常将教学知识与学科前沿动态相结合,课堂内容充实丰富,引人入胜。

从教四十余载,陆同兴从不满意自己上的课。他深知教学是个不断深化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求新求变。他坚持改进,在自己多年的教学基础上自编教材,公开出版的《激光光谱》成为全国普遍采用的研究生教材,现已三次重印与再版;主编的《非线性物理概论》教材第一版出版后很快脱销,第二版被推荐为安徽省“十一五“规划教材出版。

与教学上的一丝不苟相同,陆同兴在学生培养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严谨的治学态度使得他对学生有着“严要求”。他为研究生做实验制定严格的作息时间,白天和夜晚都有实验任务安排。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有学生在做实验,他都在场监督指导。他不仅不允许自己应付偷懒,也不容忍学生弄虚作假。但是,对于学生在学习、生活上的困难,他则潜心引导,热心解决,对具有理想与追求学生,他则鼎力相助。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涓涓细流,最终换来山花烂漫。他培养的学生中有院士、有杰青,这些优秀的学生对恩师的培养都感激不尽。他的学生张先燚教授感慨道:“陆同兴老师的执着精神和严格要求是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学习的。”

坚守一份专注度,勇攀学术高峰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用心上课的同时还要致力于学术研究,这也是培养高水平学生的重要途径。”在学术研究领域上,陆同兴怀揣着培养高水平学生的使命感勇攀科研高峰,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上世纪70年代,国际上诞生了一项时间分辨电子自旋共振技术,用于测量激光诱导产生的瞬态自由基。80年代,我国将其列为重点研制项目,但久久无人攻克。该项目是陆同兴长久的梦想,在他长年深入研究基础上,他有信心与把握能够攻下这一难题。在从基金会申请到一小笔基金后,他没有遵循国际流行方案进行设计,而是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设计。经过多年的潜心专研,在经历了一次次失败后,1993年自旋共振仪成功运转起来。它的成功研制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国内多所高校前来商谈合作使用该仪器开展研究工作,奥地利化学学会理事长、格拉茨大学的教授于2010年还专程前来考察学习。现在自旋共振仪已运转20余年,在此基础上培养出了14名研究生,发表50余篇论文,其中SCI论文30余篇,由此确立了我校在该领域的国际地位。因在该领域的突出贡献,陆同兴被授予“第六届胡刚复物理奖”。

谈及自己杰出的学术成就,陆同兴说道:“科研的核心就是攀高创新,它应成为大学教师的一种追求,一份责任。我不以为我有多高的才智,只是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

带着一种使命感,投身学科建设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不仅要肩负责任感去教书育人,还要带着使命感去建设自己的学科。”自从1966年从苏联留学回来,在近五十年的岁月中,陆同兴用自己艰苦奋斗的精神为物电学院学科学位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文革后陆同兴负责“近代物理实验”的建设。然而,当他走进实验室时,迎面而来的是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景象。实验室中几乎没有可用的仪器,原有的不是过期丢失,就是霉烂变质。近代物理实验需要高精密设备,不仅价格高昂且有钱也无处可购买。面对迫在的眉睫教学任务,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用自己的双手,修理旧设备、研制新仪器。那时他患有严重的哮喘,但是他不顾伤病,不分昼夜的坚持工作。经过三年左右日以继日的努力,他建起了当时在全国具有较高水平的近代物理实验教学系统,被国家教委授予近代物理实验室“先进集体”称号,他也被省教委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

陆同兴对于学科建设的使命感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1993年,他时任物理系的系主任。当年,依托自旋共振仪的成功研制,他积极组织申报“原子与分子”学位点。为了能够成功申报学位点,促进我校物理学科的发展,他主动辞去了系主任的行政职务,一心扑在学位点的申报工作上。“陆同兴老师为学院的发展可以说是鞠躬尽瘁、呕心沥血,他的所作所为感动着每一个物电人。”物电学院院长崔执凤深情地说道。

如今,他仍深爱着他的物理学学科,他每天仍在计算机前工作8小时以上,希望综合当前国际学科前沿,编写一本相关著作。对此,他说道:“学科发展与思维衰退同样快速,成功与否是个未知数。不管如何,我要尽力,以慰终生!”

胸怀一腔真情感,关注后学成长

2001年,陆同兴从他深爱的教学岗位退休后,并未卸甲归田,颐养天年,他依旧牵挂着他的学生们,心里总是不能安逸,总想着做点什么,继续尽自己作为教师的责任。为此,他高兴的接受了关工委的工作,主动关心学生的成长成才。他围绕青年人的立志与责任,为物电学院党校做了多次辅导报告,以自己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几十年潜心从教的亲身经历,展现了一个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对党的忠诚和热爱;他积极参加新生的入学教育,为多个学院的新生做“我们的师大”的报告,以详实史料与生动的范例激发学生爱我师大的热情;他结合历年科技热点,为本科生做科普报告40余场,约6000余人听讲,适时的论题、新颖的内容,常常引起学生的热烈反应,每次报告结束都有学生问“什么时候我们还能听到您的报告?”。陆同兴十分珍惜与青年学子交流的机会,每一次的报告,他都精心准备,亲手制作精美的课件,反复练习,只求能够为学生呈现精彩的讲座。他说:“我想我会一直做下去,我愿意当一辈子老师。”

凭着长年建立起的学科感情与责任,退休后的他依旧关心着每个年轻教师成长。他不计报酬,主动地指导与协助年轻教师承担研究生培养工作;他慷慨解囊,从自己并不宽裕的科研经费中拿出资金资助青年教师的科研工作,先后协助联系多名教师赴国外访问。他就是这样一位质朴而又让人敬佩和感动的长者,令人高山仰止!

“保尔·柯察金说过:一个人的生命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过去碌碌无为而羞耻。这便是我从青年时代一直坚信的人生信念。”陆同兴坚定地说道。在静逸的时光里,他用执着诠释了信念的力量;在纷扰的世界中,他用责任撑起了师者的伟大。(程紫丹)

【发布:刘治林;审核:张树文】